“海巡31”現代化、信息化程度很高。高笑 攝
  9月的珠海,天高雲低,我國海事系統第一艘現代化、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海事巡視船“海巡31”停泊在珠海港高欄島。   
  4個月前,10歲的“海巡31”完成了一次最漫長的跨國遠海搜救——從馬航失聯當天的3月8日到4月30日,從北半球到南半球,“海巡31”航行10488海裡,搜救面積達127655平方公里。
  近日,南方日報記者隨“南粵海疆行”國防教育採訪團,在珠海登上“海巡31”執法船採訪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趙琦玉 發自珠海
  跨國搜救,從北半球尋到南半球
  3月8日,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聯的消息傳來,南海最大海事執法船“海巡31”接到調派任務,緊急奔赴指定搜救海域展開現場搜救。
  自2005年2月22日正式列編以來,“海巡31”這艘被公認為“我國海事系統首艘現代化、信息化程度最高”的3000噸排水量巡視船,已經數十次完成海上應急搜救任務,成了中外船員眼中的“幸運船”“救命船”。
  然而此行非同以往。前方是“海巡31”列編10年來從未到過的南半球,失聯航班的線索又少而多變。
  當晚,“海巡31”從茂名港水東港區出發。兩架海事直升機在外執行任務無法同時出發,上級決定:“讓飛機追艦船!”
  從深圳到湛江到三亞軍用機場再到三亞港口,飛機在次日13時趕上;16時40分,掃測救援設備、救援專家到位,搭載著包括指揮員、工作人員、媒體人員共50多人的“海巡31”啟航。
  3月11日,“海巡31”抵達可能出事海域泰國灣。在接下來的短短4天里,“海巡31”空中搜救面積達5100平方公里、水下探測42平方公里,探明水下金屬物體1件,打撈、辨認漂浮物25件。
  3月15日“海巡31”抵達馬六甲海峽,17日,作為指揮船,“海巡31”與“南海救115”、海軍艦艇在馬六甲海峽東口附近海域集結,共計4艘船舶組成北上編隊,對安達曼海目標海域進行搜救;3月21日,“海巡31”首次出現在南印度洋東部,根據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的指令,從安達曼海南下,經馬六甲海峽北口,沿印尼蘇門答臘島往東南航行,並一路沿馬航客機失聯推算路徑開展行動。
  “每一次細小的發現都給我們帶來希望,雖然之後可能又是失望,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。”“海巡31”第四任船長劉天軍告訴記者。
  儘管如此,每次抵達目標海域,船員們依然不離船舷,使勁盯著海面,一發現漂浮的可疑物體,便扯著嗓子沖對講機喊,讓船尾救生甲板上裝備有撓鉤和撈網的水手聽到。
  彼時的南半球氣溫高達30多攝氏度,汗濕的衣衫很快漂出鹽花。船員們既要抵擋烈日暴曬,又要剋服船身長時間10度搖晃所帶來的暈船困擾——有的船員隨身帶桶,一吐完立刻重新值守。
  “綠葉菜吃完了就吃黃芽菜,黃芽菜吃完吃包菜,包菜吃完就只剩下土豆和洋蔥,後來連煙也沒有了。”劉天軍說。
  年紀最大的黨員——飛行員崔汶金,和不少船員一樣,在行動中後期也出現了食欲不振、嘔吐、失眠等反應。“總算成功瘦身、成功戒煙了!”崔汶金開起自己的玩笑,但他坦言,船員們經受的不僅是生理上的煎熬,更有心理上的——不僅想青菜、想陸地,更想家。
  4月30日,“海巡31”接上級命令,駛離新加坡,返航回國。
  在44天的搜救中,“海巡31”航行10488海裡,搜救面積達127655平方公里,協調中方船舶11艘、飛機2架,打撈、辨認漂浮物76件;實現了其巡航搜救史上多個的“第一”:第一次跨國遠海搜救、第一次到公海和他國領海及專屬經濟區搜救、第一次跨越赤道到達南半球搜救、第一次在印度洋搜救;也創下了行動的多個“最”:難度最大、時間最長、範圍最廣、跨度最大、協調機構和單位最多。
  忙碌年:今年已有186天在海上
  然而,“海巡31”並未如原計劃,一路直抵珠海高欄基地。5月2日,“海巡31”接任務,趕赴南沙、西沙附近水域進行巡航,3天后,船員們終於踏上久違的珠海陸地。
  對於“海巡31”來說,今年似乎註定是個“忙碌年”。
  據統計,從列編以來,“海巡31”每年的出海航行任務平均為180天左右——然而今年9月才剛開始,這個數字已經上升至186天。
  中國海事局南海海巡執法總隊隊長吳建生介紹,維護國家海洋權益、保障船舶航行安全、防止海上船舶污染是“海巡31”的主要任務,每年每逢春節、五一、國慶等節假日重點時段就要在珠江口、臺灣海峽、瓊州海峽等重要水域巡航值守,確保海上安全形勢穩定。今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聯時,“海巡31”正在瓊州海峽值守。
  而對於老航海人來說,“海巡31”也有著特殊的意義,能在航行中和“海巡31”打個照面,能讓人心安定不少——“就像保護神一樣”。
  今年7月18日,中心風力達16級的颱風“威馬遜”襲擊粵西,從未爽約的“海巡31”和“南海救101”以及4架直升機早已在瓊州海峽和珠江口值守待命。2個月前的5月5日,兩艘商船在珠江口水域靠近香港南丫島的東南面相撞,一艘河北籍貨船沉沒,船上12人落水遇險。在7級大風、3米浪高中,“海巡31”快速抵達事發海域進行搜救。
  2010年12月,“宏偉”輪在巴士海峽翻沉,24名船員落水。船員們熬過8個晝夜的暴風驟雨,駕駛橫搖達30度的“海巡31”船在海風10級、浪高8米中穿梭搜救生命。8天里,“海巡31”船共搜救了5000平方海裡海域,任務重、時間緊,有的船員甚至只吃了兩頓飯。
  不僅國人感念“海巡31”的佑護,不少外籍漁民也曾得到過“海巡31”的幫助。
  2006年6月,強颱風“珍珠”從南向北襲擊廣東、福建沿海,給所經水域造成極大破壞。劉天軍駕駛“海巡31”船前往東沙群島附近海域,搜救失蹤的越南漁船和漁民。連續搜救三天三夜,船員們忍住惡臭,奮力打撈。
  劉天軍至今記得,遺體移交時,越方表示“非常非常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大力援救”。“很感動,覺得自己是為國家利益在付出,展現的是中國海事的形象。”劉天軍說。
  搜救要“使狠勁”,防止海上船舶污染則要“借巧力”。
  2007年4月,在珠江口以外的毗鄰區海域,“海巡31”船員發現兩艘外籍船舶正非法過駁原油,嚴重侵犯我國的海洋主權,還可能帶來嚴重的海洋污染。然而在該類海域進行海事監管我國未有先例,再加上外籍船舶又是個比較敏感的問題,應當如何處理?
  最後,“海巡31”利用船上先進的光電跟蹤系統等設備,對外籍船舶非法過駁作業的行為進行取證,並攔截了其中一艘外輪登輪檢查,取得了非法過駁原油83100噸的有效證據,輓回經濟損失300多萬元。更重要的是,此舉開創了我國對毗鄰區和專屬經濟區海域進行海事監管的先例。
  “海上證據會隨時間和海流、風向的變化而變化,甚至消失。它不像陸地證據是固化的。借助取證系統,有助於執法人員進行海上取證。”劉天軍說。
  海上歌聲:高聲唱起“愛我藍色國土”
  在“海巡31”的休閑娛樂室內,南方日報記者發現了一臺特別的機器——發球機,安裝在乒乓球台的發球機,讓實現輪班制、很難湊在一起的船員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打乒乓球。
  海上的生活單調,“海巡31”除了配置休閑娛樂室,還定期組織活動,如釣魚技巧培訓、體能訓練、乒乓球比賽、擒敵拳表演等。32歲的漢子、大副曹天貴就是在“海巡31”上學會包一手漂亮的餃子。
  在今年的“ZS項目”護航保障任務期間,船上還組織了一場主題為“愛我藍色國土”的配樂詩歌朗誦會。南海海巡執法總隊副隊長陳亦農對記者描繪當時情景:海面平靜,餘暉照在每個船員的臉上,有人大聲朗誦詩歌,有人接著高聲唱起“愛我藍色國土”。“歌聲那麼嘹亮,連附近的某國漁船都能清楚聽到。”陳亦農說。
  “向南向海向世界、為國為民為海權”,這句濃縮“海巡31”忠誠與奉獻精神的口號如今經常掛在船員們的嘴邊,而劉天軍對此尤其有體會。這位在長江邊上長大的湖北漢子已經連續7年在船上度過春節。“小時候總聽人說行船跑馬三分險,沒想到最後卻是一直在和船打交道。”後不後悔?“也許我失去許多,可是我清楚知道,我得到更多。”
  在劉天軍的理解里,這份“得到”,有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使命與光榮,有成長的責任與進步,也有與船員兄弟們風雨同舟、苦中作樂的情誼與喜悅。
  “別總是講我的事情,船員兄弟們都不容易。我們終究是堅持下來了!”臨別前,劉天軍說,“我講個讓我感動的故事吧”:
  “有一年春節,我們三副王盼要值守,妻子打電話告訴丈夫:自己年前買了一大袋蘋果。王盼問她,為什麼要買這麼多。妻子說,這袋蘋果的數量和你值守的天數一樣,我每天吃一個,蘋果吃完了,你就能平安回家陪我了。”
  統籌:戎明昌 徐林 洪奕宜
(原標題:它曾跨越赤道萬里搜救MH37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yzyhrn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